双赢彩票四月春风拂人面,正是万花争艳时。在各色非洲菊盛开的“大观园”中,更是一派生动景象。走进赛罕区榆林镇明思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鲜花大棚内,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黄色的非洲菊长势正好。花农们穿梭其中,熟练地埋头采摘,为新一批鲜花的销售做着准备。“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十茬非洲菊了,再过一周又可以摘下一茬。”合作社法人任瑞边走边向笔者介绍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产业兴旺。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大棚原本以传统的蔬菜和草莓种植为主。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合作社积极转型,依托本地的政策扶持,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力发展以非洲菊、黄白菊为主的花卉产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要想产量高,技术是关键。为减少鲜花采摘空档期,提高大棚经济收益,合作社采用微生物菌肥蘸根、铺设网格防止鲜花屈光倒伏等技术,确保鲜花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菊花全年不间断的高品质栽培。
笔者了解到,一个棚的黄白菊种植数量在两万苗左右,成活率在90%以上,目前共有9个种植大棚,鲜花年销售量突破百万株大关,年营业收入达到20万元。每逢节日,这里的鲜花销量都会节节攀升,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鲜花销售模式已经从之前的单一批发转变为订单式销售。我们和市区的鲜花批发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了稳定的直供直销方式。”任瑞说。
花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特色种植开辟了新路子,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民的就业和增收。不少留守老人参与到鲜花种植、采摘、打包等工作中,年收入大幅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以“花”为媒,鲜花种植带来大收益。接下来,合作社将利用电商平台的鲜花购物窗口,将花卉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通过与更多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近年来,赛罕区依托发展设施农业,深入探索适合本地的种植模式,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加大政策、技术支持力度,做强“花产业”,激活“花经济”,打造特色花卉品牌,用花卉种植“装扮”产业经济,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李颖剑、付鑫)
“政策落地进商会 直达快享惠民企”首场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2日电 (记者 刘艺琳)4月22日双赢彩票,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政策落地进商会,直达快享惠民企”首场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政策落地进商会 直达快享惠民企”新能源专场活动现场。…
近日,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任务落实方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部署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以来,内蒙古随即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前期谋划工作会议和调度推进会议,摸家底、谋项目、聚合力、打组合,做到有“谋”亦有“动”,推动此项工作落实落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